-
【湖南招商】湖南30家企业入选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名单 获金融政策重点支持
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湖南省通过精准招商引资和政策协同,推动30家重点企业纳入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这些企业涵盖医疗物资生产、物流运输等领域,获得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支持,累计获批优惠利率贷款9.3亿元,有效强化了疫情防控物资供应能力。湖南省发改委、工信厅与财政部湖南监管局联动,建立快速审核机制,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 一、政策背景与名单制定依据 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制定,旨在通过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湖南省依据企业生产能力、物资紧缺程度等标准,筛选出3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主要涉及医用防护服、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资生产领域,以及重要原辅材料供应和物流运输环节。 二、金融支持措施与落地成效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要求银行以低于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优惠条件向名单内企业放贷。在湖南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全国性银行驻湘机构发放贷款5.9亿元,长沙银行、华融湘江银行等3家地方法人银行发放贷款3.4亿元。贷款资金专项用于采购生产原料、扩大产能及技术改造。 三、地方协同机制与动态管理 湖南省发改委联合工信厅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全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开展两轮摸底,动态更新资金需求清单。财政部湖南监管局全程监督贷款发放流程,确保资金精准投向名单内企业。同时,湖南省拟补充申报第二批地方性重点企业名单,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 四、企业案例与产业链保障效果 入选企业如湖南某医用敷料公司,通过贷款资金新增口罩生产线,日产能提升200%;某物流企业利用专项贷款开通跨省应急物资运输专线,累计承运防疫物资超5000吨。政策实施后,湖南省医用N95口罩、防护服等关键物资产能实现翻倍增长,保障了湖北等地区的物资调配需求。 五、后续工作与长效化机制探索 湖南省计划将应急政策与产业升级结合,对名单内企业实施技改补贴、税收减免等长效支持。同时,建立银企对接平台,优化专项再贷款审批流程,为后续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积累经验。金融监管部门将持续监测资金使用情况,防范信贷风险。
2025-07-10
-
【湖南招商】湖南新增两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助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在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取得新突破,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宁远县成功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分别聚焦工程机械和鞋类产业。此次认定是商务部经过严格评审程序后公布的结果,将进一步优化湖南省招商引资环境,强化产业链国际竞争力,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这是湖南省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特色产业集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认定背景与意义 为落实国家贸易强国战略部署,商务部启动了新一轮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认定工作,旨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湖南省积极响应政策导向,组织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机械)和宁远县(鞋类)等产业基础扎实、外向型特征显著的区域参与申报。国家级基地的认定不仅是对区域产业实力的认可,更将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链附加值,推动形成“产业—贸易—服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机械基地的产业优势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内工程机械产业的核心集聚区,拥有完整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体系,其主导产品涵盖挖掘机、起重机、路面机械等多个领域,出口覆盖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基地获批后,将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举措进一步巩固全球市场份额。商务部文件明确要求此类基地发挥示范效应,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出海,这与湖南省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目标高度契合。 三、宁远县鞋类基地的特色化发展路径 宁远县鞋类产业历经多年培育,已形成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出口的完整链条,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及东南亚市场。此次获批国家级基地,将加速推动当地企业智能化改造与环保标准升级。商务部在评审中重点关注了宁远县通过“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就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这一特色化路径为中西部地区外贸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四、湖南省外贸转型升级的协同效应与未来规划 湖南省现有11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覆盖工程机械、陶瓷、农产品等多个领域。根据商务部的指导意见,后续将重点支持基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国际认证对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宁远县的新增,不仅填补了细分领域空白,更通过差异化布局强化了全省外贸矩阵。湖南省商务厅表示,将严格遵循商务部要求,以基地建设为抓手,深化“产贸融合”,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2025-07-10
-
【长沙招商】中国畜牧业博览会落户长沙 助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招商引资
第十八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落户长沙,标志着这一全国性行业盛事首次在湖南省会城市举办。作为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展会,本届畜博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理念,旨在搭建畜牧全产业链交流平台,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同时为长沙带来显著的招商引资效应。展会将集中展示畜牧行业最新科技成果、装备设备和解决方案,促进国内外企业深度合作。 一、展会选址长沙的战略考量 长沙作为中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具备承办大型展会的综合优势。京广高铁、沪昆高铁在此交汇,黄花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200余条,交通枢纽地位显著。国际会展中心拥有13万平方米室内展馆,硬件设施达到国际标准。湖南省作为畜牧业大省,生猪出栏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产业基础雄厚。展会主办方表示,长沙的区位优势、产业配套和办展经验共同构成选择该城市的关键因素。 二、展会创新亮点与特色活动 本届畜博会在往届基础上进行多项创新:首次设立"乡村振兴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区,重点展示畜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优化展区布局,按生猪、家禽、草食动物、饲料、兽药等专业领域划分展区;引入数字化技术,开发线上展览平台实现"云展示"。同期将举办20余场专业论坛,内容涵盖非洲猪瘟防控、畜禽种业创新、环保养殖技术等行业热点议题。 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长沙市政府部门透露,展会预计吸引超过1200家海内外企业参展,专业观众将突破10万人次。这将直接拉动长沙餐饮住宿、物流运输、广告策划等相关服务业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展会将促成一批畜牧产业项目落地湖南,如智能养殖设备生产基地、饲料加工中心等,推动当地畜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表示,将借此契机推介本地优质农产品和投资环境。 四、疫情防控与安全保障措施 鉴于大型展会人员密集的特点,主办方制定了严密的防疫预案。所有参展人员需提前完成健康申报,现场实施分时段预约参观制度。展馆内设置医疗观察点和应急隔离区,每日进行环境消杀。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合成立现场指挥部,确保展会安全有序进行。这些措施既符合当前疫情防控要求,也为今后长沙承办同类大型活动积累了经验。 五、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中国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期。本届畜博会特别设立"智慧畜牧"专区,集中展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畜牧领域的应用成果。多家领军企业将发布新型自动化饲喂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和疫病监测设备。展会期间还将成立畜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些举措将加速畜牧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国畜牧产业国际竞争力。
2025-07-10
-
【株洲招商】株洲打造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新高地 赋能动力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株洲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12家平台机构和企业入驻南洲新区创新创业产业园,挂牌成立“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创新基地”,旨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举措借鉴了长沙中电软件园的成熟经验,聚焦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为株洲市构建中国动力谷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创新支撑。 一、产业互联网基地建设的战略背景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的背景下,株洲市立足制造业基础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战略。株洲市渌口区南洲新区创新创业产业园的布局,是落实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实践。该基地通过整合制造工厂、软件教育基地及科技企业资源,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生态,弥补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短板。 二、基地规划与核心功能定位 南洲新区创新创业产业园总投资5.5亿元,占地面积62亩,重点扶持四大方向:一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推动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等本地优势产业上云用数;二是大数据技术应用,构建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三是人工智能场景落地,如智能运维、数字孪生等;四是新材料技术协同创新。基地通过提供政策扶持、技术服务和基础设施,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三、政企协同推动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 株洲市政府与入驻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三方责任:政府负责优化营商环境,包括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配套政策;企业聚焦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高校及研究机构提供智力支持。例如,湖南云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主导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研发,助力制造业流程数字化。这种“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已在国内多个先进园区得到验证。 四、对标先进与未来发展规划 株洲市明确提出以长沙中电软件园为标杆,但在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下一步计划包括:建立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申报国家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三年内培育3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株洲市相关负责人强调,基地将严格遵循“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原则,避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确保每项成果经得起实践检验。
2025-07-10
-
【株洲招商】中国动力谷汽车产业博览会株洲启幕 聚焦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
2023年,株洲·中国动力谷汽车产业博览会将于当月下旬在株洲高新区举行。作为株洲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活动,本次博览会将通过集体签约等形式推进招商引资,一批总投资额较大的汽车产业项目将集中落户,助力株洲加快建设千亿汽车产业链,提升产业外向度与影响力,为中国动力谷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博览会的举办背景与核心目标。本次汽车产业博览会由株洲市委、市政府主办,株洲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天元区委、区政府联合承办,是株洲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重要举措。株洲作为中国动力谷的核心承载地,汽车产业是其重点发展的三大动力产业之一,已形成涵盖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业体系。举办此次博览会,旨在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株洲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在国内外产业格局中的竞争力。 (二)系列主题活动与产业展示。博览会期间,株洲高新区将围绕汽车产业主题开展多项活动。其中,湖南株洲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将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合作机遇,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北汽株洲分公司“十周年百万辆”汽车下线活动将集中展示企业在株洲的发展成果,彰显当地汽车制造产业的实力与规模。此外,配套活动包括株洲秋季汽车博览会,将集中展示国内外主流汽车品牌的最新车型与技术;新动力美食音乐汇、越野争霸赛、改装车展会等活动则将增强公众参与度,丰富博览会内容,营造浓厚的产业氛围与城市活力。 (三)招商引资成果与产业发展展望。本次博览会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集体签约,预计将有多个汽车产业项目落户株洲,涵盖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配套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优化株洲汽车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推动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通过博览会的举办,株洲将进一步搭建产业交流与合作平台,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汇聚,加快千亿汽车产业链的建设进程,为中国动力谷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2025-07-10
-
【衡阳招商】市领导陪同广东客商考察经开区创业孵化园项目 推动招商引资合作新进展
在招商引资工作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冷水江市经济开发区迎来重要考察活动。广东润达医疗公司高层团队赴冷水江经济开发区创业孵化园实地调研,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代主任陪同考察。双方就医药及医疗器械项目落户事宜展开洽谈,经开区详细介绍了厂房建设、政策支持及配套服务,客商对投资环境表示认可并期待进一步合作。 一、考察团实地调研创业孵化园项目进展 考察期间,广东润达医疗公司团队重点查看了创业孵化园项目现场,详细了解园区规划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向考察团展示了标准厂房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进度,强调园区具备承接医疗产业项目的硬件条件。创业孵化园作为冷水江市重点打造的产业平台,已建成现代化厂房及配套设施,能够满足企业研发、生产、仓储等多元化需求。 二、专题洽谈聚焦项目落地关键环节 在经开区会议室举行的座谈会上,双方就项目落地涉及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经开区从三个方面作出具体说明:一是标准厂房建设严格遵循行业标准,可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二是招商引资政策涵盖税收优惠、租金减免、人才引进等多维度支持;三是针对企业提出的职工生活配套、用工培训等诉求,经开区承诺提供全方位保障。特别就医疗企业关注的污水处理和用电成本问题,经开区明确表示将协调相关部门给予专项解决方案。 三、营商环境获客商高度评价 广东润达医疗公司团队对冷水江市经济开发区的服务效能和产业配套给予积极评价,认为园区政策支持力度大、基础设施完善、政府服务专业高效,具备医疗产业链集聚发展的良好条件。考察团表示,创业孵化园的定位与企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将尽快推动项目可行性研究,期待通过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此次考察为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强化产业招商推动高质量发展 冷水江市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此次市领导带队对接重点项目,体现了当地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经济开发区通过“一站式”服务机制,持续提升项目落地效率,目前已吸引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医疗健康产业作为冷水江市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通过龙头项目带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2025-07-10
-
【湖南招商】中外瓷商汇聚醴陵陶瓷对接会 意向交易额突破千万大关
2019年,湖南醴陵成功举办“一带一路”陶瓷产品对接会,成为推动陶瓷产业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次对接会由湖南省贸促会主办,聚焦陶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20国55个国际品牌、300余位专业买家参与,现场达成意向交易金额近1000万元,展现了醴陵陶瓷的国际竞争力与市场潜力。活动作为“锦绣潇湘,五彩醴陵”国际瓷博会系列项目之一,有效促进了中外陶瓷技术、设备及产品的深度对接。 一、国际采购规模凸显醴陵陶瓷产业优势 对接会汇聚英国、加拿大、芬兰、日本、韩国等全球20个国家的采购商,涵盖陶瓷成品、艺术创作及生产设备领域。醴陵本土企业凭借釉下五彩瓷等传统工艺与创新设计,与日本SKK公司签署陶瓷设备生产线采购协议,同时与美国、俄罗斯、波兰等地的厨具企业达成订单合作。国际买家的集中采购反映了醴陵陶瓷在品质标准、文化附加值方面的市场认可度,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二、产业链协同推动技术升级 活动首次实现陶瓷制造全链条对接,涵盖原料、设备、成品及销售环节。醴陵企业引进的SKK自动化生产线,将提升釉料制备与烧成效率;与香港采购商签订的骨质瓷订单,则要求采用环保釉料技术。这种供需精准匹配的模式,加速了醴陵陶瓷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现场展示的3D打印陶瓷模具等新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国际合作空间。 三、“一带一路”节点效应显著 对接会依托醴陵作为“中国陶瓷之都”的产业基础,强化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纽带。波兰采购商批量订购的炻器产品,将通过中欧班列直达东欧市场;芬兰企业采购的醴陵艺术瓷,将纳入北欧高端家居供应链。湖南省贸促会数据显示,此类跨境合作使醴陵陶瓷出口年均增长率稳定在15%以上,中东欧、东南亚成为新兴增长点。 四、文化赋能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23国艺术家作品参展成为活动亮点,中外陶瓷文化在器型设计、纹样创新上碰撞融合。醴陵企业开发的“青花五彩”系列,结合东方美学与西方实用主义,获加拿大客商批量预订。活动期间举办的国际陶瓷设计论坛,促成多项跨国版权合作,推动醴陵从代工基地向品牌输出中心转变。 五、长效机制巩固经贸成果 湖南省贸促会通过建立线上陶瓷贸易数据库,延续对接会效应。醴陵30余家参展企业已纳入全球采购商名录,后续订单追踪显示,设备类合作履约率达92%,艺术瓷定制周期缩短30%。这种“展会+长效服务”模式,为湖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了产业样本。
2025-07-10
-
【衡阳招商】岳阳老领导考察北环线项目点赞交通建设 展望城市发展新格局
在岳阳招商引资工作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市级老领导实地考察北环线项目,充分肯定了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该项目作为城市路网的重要一环,不仅大幅提升了通行效率,更成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老领导们围绕城市规划、民生改善等话题展开讨论,为岳阳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一、北环线项目成为城市交通新动脉 考察团从西环线出发,沿途察看北环线建设成果。这条全长约12公里的快速路,通过串联多座跨线桥梁,实现了主城区与城陵矶新港区的高效衔接。项目采用全高架设计,有效避免了地面交通干扰,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至6分钟。老领导们特别关注道路绿化、隔音设施等细节,认为项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二、环线建设助推城市能级提升 北环线的建成标志着岳阳"一环"路网初步成型。考察中,老领导们对比了建设前后的交通状况:过去货车穿城造成的拥堵、噪音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现在货运车辆可通过环线快速抵达新港区。相关数据显示,项目通车后周边道路通行压力下降40%,物流运输效率提升显著。有老领导提出,应加快规划二环、三环线路,形成层次分明的立体交通体系。 三、基础设施升级释放发展活力 城陵矶新港区作为岳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其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北环线直接连通新港区主干道,使港口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考察期间,新港区负责人介绍,道路畅通后吸引了更多物流企业入驻,2023年新签约项目同比增长25%。老领导们强调,要持续完善港口配套路网,将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优势。 四、民生改善彰显城市温度 在跨京广线大桥施工现场,老领导们详细了解工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建设方采取错峰施工、降尘降噪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扰民。沿线居民反映,高架桥建成后不仅出行方便,周边环境也得到美化。有老领导建议,未来规划要统筹考虑商业网点、公交接驳等配套,让民生工程更好惠及群众。 五、经验传承共绘发展蓝图 考察结束时,老领导们表示,北环线建设经验值得总结推广:一是坚持科学规划,预留足够发展空间;二是注重工程质量,打造百年工程;三是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他们希望新一代建设者继续保持务实作风,推动岳阳向现代化大城市迈进。当前,岳阳正以环线建设为契机,加速构建"水公铁空"多式联运格局,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10
-
【怀化招商】怀化特色项目对接大湾区引资139.6亿 商贸文旅医药多领域开花
在湖南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背景下,怀化市通过招商引资成功签约2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139.6亿元。此次合作涵盖商贸物流、生态文化旅游、医药健康等特色产业,充分展现怀化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精准对接大湾区战略机遇 怀化市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窗口期,以2019年湖南“对接大湾区·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为契机,首次在全省性经贸活动中系统推介70个特色项目。这些项目严格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如靖州茯苓产业园、沅江流域文旅综合体等,均通过省级产业合规性审查。 二、特色产业集群释放吸引力 1.商贸物流领域依托怀化国际陆港枢纽优势,签约冷链物流园、跨境电商基地等项目; 2.生态文化旅游聚焦雪峰山生态廊道、洪江古商城提升工程,融合非遗文化与现代业态; 3.医药健康产业发挥“中国茯苓之乡”品牌效应,引进精深加工及生物制药生产线; 4.绿色食品加工结合碣滩茶、黔阳柑橘等地理标志产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所有项目均纳入怀化市“十四五”重点产业规划。 三、全链条服务保障项目落地 怀化市建立“一个项目、一套专班”推进机制,在用地审批、环评、融资等方面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针对铜锣湾集团城市综合体项目,专项配套铁路货运专线改造;对广州发展集团风电项目开通绿色能源审批通道。这种“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被湖南省发改委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四、长效机制巩固招商成果 为确保139.6亿元投资有效转化,怀化市后续出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方案》,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截至项目签约次年,首批开工项目进度达省级重点项目平均进度的112%,其中中方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
2025-07-10
-
【长沙招商】雨花经开区企业彰显担当 捐赠千万元物资助力疫情防控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长沙雨花经开区充分发挥招商引资成果优势,引导园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区内4家龙头企业迅速响应,通过捐款捐物、调配医疗资源等方式,累计支援价值1500余万元的物资,为抗疫一线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医疗物资精准驰援抗疫前线 湖南可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医疗设备生产企业,紧急调拨价值400万元的医用物资,包括口罩、乳胶手套、酒精及制氧机等,直接送往疫情严重地区。这批物资有效缓解了当地医疗资源紧张问题,体现了企业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跨国协调解决紧缺物资需求 比亚迪海外分公司利用其全球布局优势,从国外采购价值100万元的N95口罩,定向捐赠给国内医院。同时,企业通过湖北省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专项用于重症患者救治和医疗设备采购。这一举措展现了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和资金支持上的双重行动力。 三、民生保障物资直达一线医院 挂面行业领军企业克明面业向武汉8家医院捐赠1000箱方便面及550箱乌冬面,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食品供应。企业通过简化物流流程,确保物资48小时内送达,凸显了在民生保障领域的应急响应能力。 四、社区基层防控获企业暖心支援 湖南世东医药有限公司组织旗下药房门店紧急调配2000余个口罩,捐赠至长沙市雨花区仙姑岭社区。这批物资解决了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防护需求,彰显了企业对基层防控网络的重视。 长沙雨花经开区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协调,推动企业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抗疫实效。此次捐赠行动不仅强化了政府与企业的协同机制,也为后续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可借鉴的园区经验。
2025-07-1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